当前位置:主页 > 商业资讯 >

忆儿时“重五节” 天天热议

发布时间: 2023-06-20 01:13:55 来源:浙江日报

潮新闻 特约作者 张韩杰 策划 应忠彭 编辑 赵琛璋 制图 陈姝彤

编者按: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推进文化自信自强,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。“温州好,别是一乾坤。”这里,气候温润、钟灵毓秀,奔流瓯江,在山海交融间,孕育出璀璨的温州文化,也走出了闻名天下的温州人。潮涌瓯江、浪花朵朵。浙报集团温州分社推出《瓯江浪花》专栏,与广大读者共飨文化生活、品读瓯越人文。


(资料图片)

正所谓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因家住塘河边,这几天临近黄昏之际,经常听到从塘河里传来龙舟的鼓声和桨手的吆喝声。看着那从水面上飞速而过的龙舟,恍然大悟,一年一度的重五节(端午)又将来临。

我的老家在今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,古称永嘉场沙村。这是一个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,民风民俗也十分丰富多彩,对于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礼节素来十分重视。端午节,自然也不例外。

端午的重头戏就是包粽子。包粽子一般都要提前一天进行。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、洗粽叶,准备好各式馅料。端午时节,新鲜的大粽叶比较稀缺,所以包粽子用的粽叶都是上一年的。粽子吃好后,就把粽叶收拾起来洗净,一张一张摆放平整,放在大木盆中,压上重石,然后倒入清水满漫过粽叶。这种办法能让粽叶保持鲜嫩,不至于老化硬化。

准备好原材料后,先在横梁上悬挂绳子,然后把用来包扎粽子的咸草捆上去,垂挂下来的咸草正好方便坐着的人扯来包扎。咸草正下方放一个“荖儿”,这是一种直径约1.2米,竹篾编成的圆形器具,浸好的糯米和馅料放置其中。这时,全家出动,左邻右舍,住附近的亲友也会过来帮忙,大家围坐在“荖儿”周围,边聊边包扎粽子。

粽子的种类很多,按照馅料来分,就有肉粽、蛋黄粽、红枣粽等等,形状一般都是四角粽。还有一种粽子,是大人们为小孩子量身定做的,粽子伸出两个长长的圆锥,仿佛粽子的两只长脚,大家都叫“长脚粽”。可惜,这种粽子的包扎方法我已记不清了。

图源视觉中国

包粽子的时候,大人是不会制止小孩在旁“帮倒忙”的。我们跟着大人有样学样,但毕竟经验欠缺、技术不够,包的粽子不是露头就是现尾,其形状更是不敢恭维。

大人们的手法娴熟。两张粽叶稍微错开,两端向中央一折叠,形成一个底部闭合、内部中空、背部粽叶突出呈屏风状的倒三角,用调羹兜进糯米,中间放入馅料,然后就用突出的粽叶向前折过去,严严密密地包住,扯来咸草一包扎,一个粽子就制作完成了。每包扎好十来个粽子时,便用剪刀从咸草顶端绳子捆绑处下端剪断,然后捆成一捆,我们习惯称呼为“一把”。挈住捆扎处,就可轻松自如地提着粽子放到水滚的锅里煮烧。温州还有俚语“挈牢一把粽恁”,以此比喻有极强的掌控力,大小事务尽在掌控之中。

粽子是放在锅里煮的,煮粽子的汤水叫“灰汤”,这是一种用当年新鲜的稻秆烧成灰后制成的汤,用这种灰汤煮出来的粽子叫“灰汤粽”。灰汤煮的粽子,更能发挥糯米的香甜、软糯,吃起来更有嚼劲。

端午是“祛病防疫”的节日,风俗也多为驱邪避毒。

菖蒲是必备的驱邪植物。因形似利剑,民间流传菖蒲能斩妖镇邪,祛避疫病。但在平时菖蒲很少有人问津,只在重端午前一日,才有人挖来于菜市场等地进行兜售,故温州也有俚语“重五日卖菖蒲——短命的生意”。

端午当天,父亲会从前一天买回的菖蒲上扯下蒲叶,分别交叉放置于门上、窗户上。母亲会将剩下的菖蒲肉质根洗干净,放在大锅中,加满水,大火烧开煎汤,让我们洗脸洗澡,擦拭身体去去邪气。用菖蒲根煎汤沐浴,洗后真的非常舒爽。这几年,母亲每逢端午总要买回一大捆菖蒲,肉质根够我洗上好几天的“端午浴”。

图源视觉中国

洗好身体,父亲便会端出一碗雄黄酒。雄黄酒自然就是用雄黄泡制的白酒。古诗曾云:“唯有儿时不可忘,持艾簪蒲额头王。”雄黄有很好的辟邪防疫,可以驱虫,清洁环境。那时候,各卫生院都有雄黄出售。端午来临之际,家家户户都要到卫生院买一大包雄黄,泡上白酒。父亲用手指蘸着酒里的雄黄,轻轻地涂抹在我们额头、头顶、腋下、手弯、脚弯等凹处和手心、脚心等裸露处。涂抹完毕,他便一口一口把雄黄喝到嘴里,然后鼓起腮帮子,对着阴暗的角落、床底、桌下等地方,“噗”一声喷洒酒雾。

母亲再适时端上一碗雄黄酒,一碟红糖,还有端午节必备的粽子和鸡蛋。端午吃鸡蛋,不蘸酱油,而是蘸雄黄。粽子也一样,剥开粽叶,用筷子一戳,蘸着雄黄,配着鸡蛋。当然蘸过雄黄酒后,也可以用粽子蘸红糖吃。

吃过早餐,便是专属于小孩子的玩耍时间,主要有两项:撞蛋和玩横豆。

姐姐手很巧,她用彩色尼龙绳编制了两个可伸缩的蛋袋,正好装进一个鸡蛋,中间再系上一根连接线,放在脖子上一挂,便雄赳赳气昂昂外出挑战其他小朋友。见有同样挂着蛋袋的,便互不服气,开始撞蛋。撞蛋也是有小技巧的,那就是必须用小头和别人撞,当然,煮鸡蛋的火候也是至关重要。用手紧紧握住鸡蛋,露出一点点小头,一二三互相出手碰击,谁的鸡蛋裂了就算输。

横豆就是蚕豆,李时珍云:“豆英状如老蚕,故名蚕豆”。横豆种子长方圆形,种脐线形,黑色,看上去就像黑色的“一横”,故家乡人都喜欢把她叫做“横豆”。

蚕豆营养丰富、用途广泛,是立夏日的上佳菜肴,民间素有“立夏日吃横豆”一说。端午时节,炒横豆是家乡一项民俗。家家户户都要把铁锅用大火烧得滚烫,锅里干炒的河沙“丝丝丝”地冒着黑烟。倒进横豆,淹没在黑沙中不停翻炒,待到黑沙中不停地传出爆裂声,炒横豆就可大功告成。脱水的横豆比鲜豆浓缩了一半左右,色呈暗红黄,大部分自中间爆裂开花。剥掉外壳,送入嘴中嘎嘣嘎嘣,直觉肉质松脆,满嘴芳香。这种翻炒的横豆,昵称“横豆子”,喜爱之情,喷薄而出。把横豆子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,是一家老小从端午开始一直延续倒夏秋的零食小吃、下酒佐食。

横豆子除了吃就是玩了,而且还是边吃边玩、吃玩同时进行的好东西。最普遍的玩法有弹琴(类似于对对碰)、猜数、铲横豆等。

【征稿启事】

端午临近,对于温州人来说,

端午的味道,

是一颗大罗山的丁岙杨梅,

或是龙湾状元的王鱼味道,

或是一个县前头的温州粽,

也可能是龙舟赛场上的那一声声加油。

……

端午,你的温州记忆是什么?

潮新闻《瓯江浪花》栏目,向您征集“端午的味道”稿件。

投稿注明作者名字、简介、作者个人照片一张,图文并茂为佳图片注明出处。

投稿邮箱:380485913@qq.com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标签:

为您推荐

随机阅读
财经